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达到55.7%。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一是电力投资保持迅速增加。上半年,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合计5981亿元,同比增长10.6%。分类型看,电源完成投资3441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的比重为85%。
二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53亿千瓦,同比多投产1878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为89%。截至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火电14.1亿千瓦,其中煤电11.7亿千瓦,同比增长2.5%,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8.1%,同比降低4.3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7.1亿千瓦,同比增长24.2%,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5.7%,比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电力装机延续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趋势。分类型看,水电4.3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5439万千瓦;核电5808万千瓦;并网风电4.7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4.3亿千瓦、海上风电3817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7.1亿千瓦。全国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6月底达到11.8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同比增长37.2%,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38.4%,比上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
三是水电和太阳能发电量迅速增加。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5.2%,其中,规模以上电厂太阳能发电、水电、风电、火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7.1%、21.4%、6.9%、1.7%和0.1%。二季度,受降水同比增加以及上年同期低基数因素拉动,4、5、6月水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1.0%、38.6%、44.5%。上半年,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2935亿千瓦时,占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量的84.2%。
(信息来源:以上内容摘录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于2024年7月24日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在公司发展的策略规划的指引下,目前公司已形成以灵活的项目开发模式为基础;新能源电站开发-建设-运营-出售、新能源电站运维管理服务、屋顶分布式光伏、新能源产业基金、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五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业务形态;以北京+银川双总部,宁夏、黑龙江、山东、广西、新疆五大区域中心构建的对全国的业务格局。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新能源发电并网装机容量1,927.375MW,其中:风电并网容量1,891MW、光伏发电并网容量30MW、智能微网发电并网容量6.375MW。在建及待建风电项目1,832.4MW,储能项目150MW/300MWh。
新能源电站出售业务是基于“滚动开发”的理念,采取“开发一批、建设一批、运营一批、出售一批”的经营模式,在保证资产规模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通过出售存量资产,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改善现金流,提升净资产收益率。
新能源电站运维管理服务专注于电站后服务市场,为新能源发电公司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生产运维、电力交易(售电)、绿电交易、碳资产交易和综合能源管理等多种服务方式。公司通过提供“全生命周期、全经营事物的规模、全供应链条”的资产管理综合解决方案,为客户提升新能源发电资产的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发电收入。
公司采用渠道合作开发的模式,在“京津冀”、“鄂豫皖”以及“珠三角地区”等负荷中心区域布局,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营模式,专注于工商业领域提供分布式解决方案。未来公司在持续开发新用户的同时,将结合售电、跨省购电、绿电交易、碳资产交易、分散式储能以及充电桩等多种技术方法和措施,拓展和深化业务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将初级的屋顶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逐步向更高效、更全面的综合能源管理,再到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过渡,一直在优化客户能源管理的解决方案。公司将把节能增效的创新理念及先进的技术,通过可靠的方案和设备、设施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节能增效方案;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累计并网83个,累计并网容量达151.25MW。
新能源产业基金业务是指公司以投资人的身份,发起、参与或管理投资于新能源发电领域的产业基金。新能源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于新能源电站。公司既可以将新能源电站出售给产业基金,也可以为产业基金持有的新能源发电资产提供运维服务。产业基金不但为公司电站出售业务拓宽渠道,同时也为公司新能源电站运维业务带来增量,在公司五大业务板块中发挥纽带作用,为公司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公司在新能源发电领域深耕十几年,在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开发和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此为基础,公司通过合作开发的模式,以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为重要抓手,大力开发新能源发电项目,形成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在保证公司规模快速扩张和利润持续增长的同时,助推地方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截至2024年6月30日,完成发电量26.67亿千瓦时(未包含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量),同比降低2.33%;公司资产总额215.8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加8.6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66.8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28%。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4.1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58%。三、风险因素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电力市场正在加快建设,各省电力交易规则正在慢慢地出台,发电公司参与电力交易的比例也将慢慢地提高。随着新能源发电项目参与电力交易程度的加大,未来上网电价存在变动风险,可能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不确定性影响。
根据目前有关政策和法律和法规,公司及下属部分子公司享有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如果未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或法律和法规出现变动,公司所享受的全部或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出现调整或取消,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由于风力大小、太阳能强度存在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风力、光伏发电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电网应该要依据风力、光伏发电量的大小和电网用电量的变动情况,相应调整火电、水电等常规能源发电机组的发电量,使得电网总发电量与用电量保持平衡。当电网的调峰能力不够,不能完全接受风力、光伏发电向电网输送的电能时,电网会降低风力、光伏发电机组的发电能力,使得部分风力、太阳能资源没办法得到利用,产生弃风限电、弃光限电的现象,进而影响发电量。
此外,当项目所在地用电需求较少,且不能通过电量外送等方式完全消纳时,电网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营,会通过降低各发电机组的发电能力,保障电网发电量与用电量的一致性,使得部分风力、太阳能资源没办法得到利用,产生弃风限电、弃光限电的现象,进而影响发电量。
目前基金业务作为公司业务板块之一,公司将按出资比例承担基金投资项目在运营期间产生的亏损及基金投资项目退出或处置产生的亏损;当基金无投资项目、投资项目未盈利或亏损时,将按出资比例承担基金管理费。
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受国家政策、行业发展政策的影响,随着行业政策和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一直在变化,新能源电站交易市场的供求关系也会不断发生改变,新能源电站交易价格存在波动的风险。同时,新能源电站交易涉及的资产规模较大,完成交易所需的专业方面技术水平较高。从交易前期的尽职调查、商务谈判,到交易过程中各方的审批流程都要消耗较长时间,因此完成每笔交易的时间不确定,常常要6个月至24个月不等。
根据借款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约定,借款利率随着基准利率做调整,如果未来基准利率大幅度上升,将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由于优质风能、太阳能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有限,同时发电和上网能力也受到本地消纳能力及当地电网输送容量制约,针对风能、太阳能资源优越,当地消纳能力充分,电力输送容量充足的优质风电或太阳能发电项目,公司面临同行业公司的竞争。随着“双碳”目标持续深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若未来风光资源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获得项目资源的难度可能将进一步加大,进而影响企业项目开发与业务拓展。
2022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以及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补贴自査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补贴核查工作。自查对象包括电网和发电企业,范围为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已并网有补贴需求的全口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项目,主要为风电、集中式光伏电站以及生物质发电项目。自查内容主要从项目的合规性、规模、电量、电价、补贴资金、环境保护(仅限于生物质发电)六个方面进行。
受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委托,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分别正式公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补贴合规项目清单的公告》,公司下属电站尚有3个(合计容量225MW)未进入第一批名单,公司将持续关注后续补贴合规清单的公示和进展情况。
风力、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等所有的环节都需不同政府部门的审批和许可。在项目开发初期,首先要获得发改委对前期开发工作的许可,同时上报拟开发项目所在地政府进行预核准,对开发范围及开发周期进行初步审查。之后,需要获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征用、地质灾害等相关事项的行政许可。此外,还需要获取许可接入电网的批复性文件后才能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如果未来发电项目的审批标准更加严格,或审批及核准所需时间延长,公司未来可能因为申请程序的拖延而导致失去项目开发的最佳时机,或者因为建设期延长而对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公司的经营成本主要为电场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其中,发电设备的采购成本占电场全部投资的比重最大,占比60%以上,故发电设备价格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公司未来的经营成本。目前来看,风力发电机组和光伏组件的价格经过逐步下滑后基本保持稳定,如未来风力发电机组和光伏组件的价格大幅度上升,则公司新建项目的投资所需成本将增加,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11、人才流失风险
公司所处的风力和光伏发电行业对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依赖度较高,人才壁垒也是进入该行业的主要障碍之一。由于该行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立较晚、相关教育和培训投入有限,专业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出现严重的短缺局面,然而风力和光伏发电行业正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各公司对优秀人才的竞争逐渐激烈,对具备长期工作经验的管理型人才需求增大。若未来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发生较大变动或专业人才大规模流失,将对公司未来的运营管理和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所处的风力、光伏发电行业对天气条件存在比较大的依赖,任何不可预见的天气变化及自然灾害都可能对公司的电力生产、收入及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对新能源发电项目,采取了全程控制下的供应商一站式服务的创新模式,即在公司完成项目开发、方案规划、设备选型和电场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基础上,选定并要求合格供应商按公司管理、监督和控制的标准,完成工程建设、生产运维和质量安全等各环节的具体执行工作。基于此创新模式,公司与合格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拥有经验比较丰富、积极进取、稳定团结的管理团队,对风力、光伏发电行业,包括行业发展历史、技术特征以及未来走势具有深刻的理解。公司核心管理层的长期稳定合作,使得公司形成了统一的企业文化,促使公司经营规模迅速增加。公司还拥有一支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行业实践经验的专业化的员工团队,能够很好的满足公司日常运营的全部需要。
公司针对不一样的业务,采取不同的项目开发模式。针对风电、集中式光伏、储能电站、抽水蓄能项目,企业主要采用自主开发、产业投资与项目开发一体化推进的两种模式;针对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公司主要是采用渠道合作开发的模式。
公司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研究各省市有关政策和区域发展特点,聚焦重点区域进行战略布局。在重点区域,公司以产业投资与项目开发一体化推进的模式为主,积极与大型风电、储能电池制造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以产业园区、大型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加速新能源项目开发。(四)五大业务板块协同优势
公司的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协同发展。新能源电站和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持续开发和规模迅速增加,为公司电站出售业务的持续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电站运维业务带来了持续增量。
新能源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于新能源电站的开发或运营。公司既能够最终靠开发基金储备项目资源、扩大资产规模;也可以将新能源电站出售给产业基金,同时为基金持有的电站提供运维管理服务。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业务慢慢的变成了公司当前新能源发电项目开发的重要抓手。通过产业园区建设,不但增强了公司的项目开发和获取优势,而且通过形成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降低投资所需成本,提升项目收益,同时也带动了新能源电站运维管理服务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五大业务板块之间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成熟完整的业务形态,构成了公司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已有2家主力机构披露2024-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41.89万股,占流通A股0.02%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99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不佳,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限售解禁:解禁1370万股(实际值),占总股本比例0.56%,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