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8月31日,此前报道“某明星专辑已卖8000万仍有6首未出涉及嫌疑违反法律”的《楚天都市报》旗下@极目新闻称,其微博评论区及后台遭遇了部分疑似该明星的粉丝群体大量言语攻击。随后该明星工作室紧急上线首新歌并发布道歉声明,表示在专辑发售之初未尽到提前以显著方式提醒告知全部歌曲上线时间的义务,未来会更加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善专辑的消费提示,同时呼吁粉丝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经历此次粉丝控评事件的极目新闻评论员在匿名接受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采访时表示,对某明星“赊歌”的报道缘起于文娱记者在关注行业动态时的偶然发现。该明星4月发行的一张专辑已售出8000多万元,但歌曲仍未完整上架。报道发出后,短时间内极目新闻受到大量言语攻击,“做新闻以来,这么大规模的冲击还是第一次”。
该评论员坦承,谩骂与威胁让采编人员感到气愤和忌惮,但考虑到许多攻击来自青少年,年纪尚小,大家“更多的是感到很担忧”。“饭圈思维”长期对粉丝群体造成侵害,“在这种一层一层传销式的话术影响下,很多年轻人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和是非观。”他们惊讶地看到,某社交平台上竟出现帖子分析作为省级新闻单位《楚天都市报》旗下的极目新闻“皮下是哪家粉丝”“背后是哪家资本”。
“粉丝个人实际上也是受害者”。该评论员说,“饭圈思维”在伤害粉丝的同时,也对整个网络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大量事实表明,网络上“非粉即黑”的“二极管逻辑”会导致深陷其中的人行为失范,甚至威胁到现实社会,贯彻“清朗行动”势在必行。他认为,对于“饭圈思维”的混沌,不能治标不治本,应当重点整治背后以此谋利、推波助澜、别有用心的个人和机构,斩断这条刺激粉丝虚荣心与攀比心的利益链,从根源上清除“唯流量论”的评价体系。
微博社区管理负责人:细化规则探索平台长效治理机制 协助取证打击幕后黑灰产业
面对“饭圈”乱象,微博治理力度空前。新浪微博社区管理负责人余安迪(化名)向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表示,各种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破坏了公众讨论的公共性,伤害了其秩序,新浪微博将详细核对相关用户内容与行为,判定其违规属性,进行一定严格处置。余安迪称,面对复杂的网络冲突,微博仍缺乏操作性强的、细化的定性准则。未来微博将通过规则化工作,在社会共识上探索出“长效治理机制”。
余安迪表示,对于隐藏在乱象背后的利益链条,微博早已注意相关非法盈利活动,例如提供自动转发服务的星源App。“微博也在多个类似案例中进行取证和报案”。余安迪说,微博将“想尽办法”协助打击互联网的黑灰产业。
“不破不立,在处置违规账号的同时,也要抓紧建设基于优秀评论的产品和体系。”余安迪说,“这样不光净化环境、维护秩序,同时也积极为繁荣文娱产业和市场作出努力。”
“控评”“互撕”等行为已在不少网络站点平台泛滥。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告诉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记者,这些网络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首先挤压了优秀品质的内容的空间,使真实信息的比重下降;其次,控评等行为使舆论场变得“恶劣污浊”,潜移默化地使人暴戾。这些非理性行为的蔓延若得不到干预,“健康开放的公共空间将不复存在”。
惩治网络陋习实则有法可依。吴沈括认为,网络陋习虽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现,但其对于公共秩序以及公民权益的损害是“实打实的”,因此现有法律适用于互联网空间。他介绍,无论是保护“名誉权”的民法典,还是惩治“侮辱诽谤罪”的刑法,抑或是去年起施行的《网络内容信息生态治理规定》或治安管理处罚法,都有相应的制裁措施。
吴沈括分析,互联网乱象的问题最终的核心还是在人本身。吴沈括注意到,人们一方面客观存在猎奇与从众心理,另一方面辨识能力和规范意识也在慢慢觉醒。在网民素质提升的同时,整治乱象亦须“违法必究”,要及时有效惩处不法行为人,警醒互相博弈的各路资本力量,并在此过程中加大正能量传播,反向挤压低劣信息的传播,以“穿透迷雾,看到真相”迎来根本性的改观。
一段时间以来,“饭圈”(指粉丝圈子)乱象频现。有“站姐”直言,“饭圈”中有一条利益链,位于链条顶端的资本巨头营造出光鲜亮丽的“明星”,让粉丝陷入其中为其买单。
明星开餐饮店具有入门门槛较低以及回报率高等特点,但“明星餐饮店”频频翻车,说明明星亟须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明星火锅店、繁华地段、装修潮流,表面上看像模像样的,然而非法经营、后厨苍蝇飞舞,真应了那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8月31日,此前报道“某明星专辑已卖8000万仍有6首未出涉及嫌疑违反法律”的《楚天都市报》旗下@极目新闻称,其微博评论区及后台遭遇了部分疑似该明星的粉丝群体大量言语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