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明特报》等外国媒体报道,目前印度税务局正在对40余家光伏公司进行调查,调查理由为涉嫌逃税,调查范围涵盖公司及其印度经销商。
消息一出,市场哗然。印度是全球光伏重要市场,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位居世界前五。而中国作为全球光伏产品主要供应国,也为印度光伏市场提供了大量光伏产品。印度政府部门为何突然启动对光伏企业调查,又将对我国光伏企业以及光伏产品出口产生哪些影响?
据报道,印度税务局认为这些公司涉嫌逃税,为此审查企业业务模式、营销策略、交易过程和发票等,并以此彰显税务局作为印度常设机构的地位。
“很符合印度一贯行事作风。”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此前,印度曾制定了“到2022年实现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00吉瓦”的目标。在此激励下,印度对光伏产品需求较大,也是我国光伏制造商极其重视的出口市场。不过,近几年印度着力推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发展,并设置了较高的关税,这也导致我国对印度光伏产品出口数据确实出现了一些波动。
“这并不是印度第一次对我国光伏制造商进行一些所谓的调查了。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下,再结合印度自身的发展目标,印度政府有很强的冲动去做这样的事情。”彭澎说。
据介绍,2022年6月,印度就曾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除透明背板之外的太阳能涂氟背板作出反倾销终裁结果,决定征收反倾销税。今年7月,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铝边框启动反倾销调查。
一位从事光伏检测的业内人士透露:“本次事件并不只限于我国企业。印度市场本身就比较混乱,很多政策和相关操作都不规范,给外国企业带来了很多风险。印度客户的信用也比较差,不少外国企业都吃过亏,比如拖欠货款等情况时常发生。同时,一般进口光伏产品需要完成注册才可以在当地销售,第三方检测机构如果有授权即可以异地完成注册,但印度要求光伏产品注册手续必须在当地完成。这些因素导致相对其他光伏市场,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印度体量不算太大。”
市场普遍认为,近年来,印度在光伏产业掀起贸易保护主义与其政策走向息息相关。
根据现行目标,到2030年,印度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将达500吉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270吉瓦。然而,截至今年6月底,印度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仅约70吉瓦。同时,印度还希望减少光伏产品进口依赖,扩充本土供应链产能,实现“制造独立”。印度为此设定了力争到2026年将光伏制造能力提升到110吉瓦/年的目标。该国当前制造能力仅为32吉瓦/年,市场需求则达52吉瓦/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一直是印度光伏产品的主要供应国。一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表示,2021年至2022年,印度向中国进口了价值30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占印度光伏进口产品的92%。如果不设置关税,印度本土制造的光伏产品不具备价格竞争力。
早在2018年,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就曾印发文件给本土制造的光伏产品开绿灯,除离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外,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应优先选择印度制造的产品。当时,印度对光伏进口产品征收25%的保障性关税。受此影响,2018年印度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呈现负增长。
2022年4月,进一步提升进口光伏产品保障性关税,对光伏电池板征收25%的关税,对组件征收40%的关税。
欧洲能源气候智库Ember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受关税等政策干预,印度是今年上半年唯一一个从中国进口组件数量同比下降的国家。1-6月,中国组件出口同比增长了34%,而对印度组件出口同比却下降了76%。
Ember印度电力政策分析师罗德里格斯指出,数据看似是印度对中国组件进口依赖正在减少,但要注意到的是,印度目前仍在大量进口中国电池板。印度进口中国电池板后,在当地组装成组件贩卖。
印度不断彰显打造本土制造光伏产业链的雄心,但印度政府也深知“排外”行为实属搬石砸脚,这也导致印度政府内部政策制定摇摆不断。
据路透社报道,今年5月,三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印度正在考虑将组件的进口关税削减一半,同时也降低对电池板的进口关税。但后来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发言人否认了这一消息。
此外,印度正制定更严格的政策,拟实施光伏组件制造商批准清单规范,即开发商需挑选在白名单内的光伏制造商所生产的产品。不过,由于印度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不及预期,印度一再推迟了这一规范的实施。
近年来,为实现本土光伏制造业的崛起,印度持续为本土产品提供不合理且过度的保护。作为WTO成员国,印度非但没有遵守规则,还和国际贸易基本规则背道而驰。
即便如此,印度也无法撼动中国是全球光伏产业佼佼者的事实。IEA预计,到2024年,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将主导全球的产能增量与存量,甚至占比将进一步上升。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提醒,当前光伏行业贸易形势严峻复杂且趋于多样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关税政策、低碳认证资质、知识产权壁垒等措施都曾出现。“新的贸易保护手段负面影响大、潜在覆盖面广、规避措施有限,需要企业、行业、政府等多层面加以重视和预警,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预案与解决措施,避免对行业造成潜在不利影响。”
■本报记者 董梓童《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10月30日 第10 版)
据印度《明特报》等外媒报道,目前印度税务局正在对40余家光伏企业做出详细的调查,调查理由为涉嫌逃税,调查范围涵盖公司及其印度经销商。
消息一出,市场哗然。印度是全球光伏重要市场,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位居世界前五。而中国作为全球光伏产品主要供应国,也为印度光伏市场提供了大量光伏产品。印度政府部门为何突然启动对光伏企业调查,又将对我国光伏企业和光伏产品出口产生哪些影响?
据报道,印度税务局认为这一些企业涉嫌逃税,为此审查企业业务模式、经营销售的策略、交易过程和发票等,并以此彰显税务局作为印度常设机构的地位。
“很符合印度一贯行事作风。”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此前,印度曾制定了“到2022年实现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00吉瓦”的目标。在此激励下,印度对光伏产品需求较大,也是我国光伏制造商极其重视的出口市场。不过,近几年印度着力推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发展,并设置了较高的关税,这也导致我国对印度光伏产品出口数据确实出现了一些波动。
“这并不是印度第一次对我国光伏制造商进行一些所谓的调查了。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下,再结合印度自身的发展目标,印度政府有很强的冲动去做这样的事情。”彭澎说。
据介绍,2022年6月,印度就曾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除透明背板之外的太阳能涂氟背板作出反倾销终裁结果,决定征收反倾销税。今年7月,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铝边框启动反倾销调查。
一位从事光伏检测的业内人士透露:“本次事件并不只限于我国企业。印度市场本身就比较混乱,很多政策和相关操作都不规范,给外国公司能够带来了很多风险。印度客户的信用也比较差,不少外国企业都吃过亏,比如拖欠货款等情况时常发生。同时,一般进口光伏产品需要完成注册才可以在当地销售,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如果有授权即可以异地完成注册,但印度要求光伏产品注册手续必须在当地完成。这一些因素导致相对其他光伏市场,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印度体量不算太大。”
市场一致认为,近年来,印度在光伏产业掀起贸易保护主义与其政策走向息息相关。
根据现行目标,到2030年,印度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将达500吉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270吉瓦。然而,截至今年6月底,印度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仅约70吉瓦。同时,印度还希望减少光伏产品进口依赖,扩充本土供应链产能,实现“制造独立”。印度为此设定了力争到2026年将光伏制造能力提升到110吉瓦/年的目标。该国当前制造能力仅为32吉瓦/年,市场需求则达52吉瓦/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一直是印度光伏产品的主要供应国。一位印度政府消息的人说,2021年至2022年,印度向中国进口了价值30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占印度光伏进口产品的92%。如果不设置关税,印度本土制造的光伏产品不具备价格竞争力。
早在2018年,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就曾印发文件给本土制造的光伏产品开绿灯,除离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外,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应优先选择印度制造的产品。当时,印度对光伏进口产品征收25%的保障性关税。受此影响,2018年印度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呈现负增长。
2022年4月,逐步提升进口光伏产品保障性关税,对光伏电池板征收25%的关税,对组件征收40%的关税。
欧洲能源气候智库Ember发布的最新报告数据显示,受关税等政策干预,印度是今年上半年唯一一个从中国进口组件数量同比下降的国家。1-6月,中国组件出口同比增长了34%,而对印度组件出口同比却下降了76%。
Ember印度电力政策分析师罗德里格斯指出,数据看似是印度对中国组件进口依赖正在减少,但要注意到的是,印度目前仍在大量进口中国电池板。印度进口中国电池板后,在当地组装成组件贩卖。
印度不断彰显打造本土制造光伏产业链的雄心,但印度政府也深知“排外”行为实属搬石砸脚,这也导致印度政府内部政策制定摇摆不断。
据路透社报道,今年5月,三位印度政府消息的人偷偷表示,印度正在考虑将组件的进口关税削减一半,同时也降低对电池板的进口关税。但后来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发言人否认了这一消息。
此外,印度正制定更严格的政策,拟实施光伏组件制造商批准清单规范,即开发商需挑选在白名单内的光伏制造商所生产的产品。不过,由于印度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没有到达预期,印度一再推迟了这一规范的实施。
近年来,为实现本土光伏制造业的崛起,印度持续为本土产品提供不合理且过度的保护。作为WTO成员国,印度非但没有遵守规则,还和国际贸易基本规则背道而驰。
即便如此,印度也没办法撼动中国是全球光伏产业佼佼者的事实。IEA预计,到2024年,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将主导全球的产能增量与存量,甚至占比将进一步上升。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提醒,当前光伏行业贸易形势严峻复杂且趋于多样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关税政策、低碳认证资质、知识产权壁垒等措施都曾出现。“新的贸易保护手段负面影响大、潜在覆盖面广、规避措施有限,需要企业、行业、政府等多层面加以重视和预警,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预案与解决措施,避免对行业造成潜在不利影响。”